在爵士队训练馆的午后,芬兰前锋劳里·马尔卡宁完成了一组令人瞠目的投篮展示。站在右侧底角三分线外,他接连接过助理教练的传球,连续命中11记三分球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甚至没有一次碰到篮筐——全部是清脆的空心入网。
他的起跳高度稳定,出手动作流畅如一。每一次接球、屈膝、抬臂、拨腕的节奏几乎分毫不差,仿佛精密设定的投篮机器。篮球划出的弧线如同复刻般一致,刷网声接连响起,在场边观察的队员中引起阵阵低呼。
但这看似轻松的表演背后,是日复一日的苦练。马尔卡宁的日常训练包含数百次底角三分投射,他对这个位置的脚步站位、出手角度甚至体育馆内的气流都了如指掌。投篮教练透露,马尔卡宁特别注重底角三分的训练,因为这个位置的空间更狭小,对投篮稳定性的要求更高。
“看起来轻松是因为他做足了功课,”助理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劳里的成功来自于他极致的重复和专注。每个优秀射手都知道,底角三分看似简单,实则最具挑战——它与篮板形成的夹角会让瞄准产生微妙差异。”
马尔卡宁自己则对这样的表现显得很平静。“就是每天坚持同样的训练,”他轻描淡写地说,“当你投入足够多的时间,肌肉记忆自然会发挥作用。重要的是保持专注,把每个投篮都当作第一个来对待。”
这11记连续命中的三分不仅是投篮技术的展示,更印证了那个篮球界永恒的真理:最举重若轻的表现,往往源自最持之以恒的努力。当观众为行云流水的进球喝彩时,真正值得赞叹的是那些无人看见的、汗水浸透地板的清晨与黄昏。